期末考试快来临了,每当这个时候,孩子和家长都进入了紧张期。
作为家长,都非常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,但在孩子学习知识上又帮不上忙,是否全靠老师呢?
有句话说得好:“1对好父母胜过200个好老师。”教育这件大事,真的不能单靠老师,父母的教育是无价的。
那么,在期末考前的两周,家长要如何做呢?不妨来看看这篇文章!
01
关于成绩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
有人说:“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,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,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。它的因,在家庭。它的根,在父母。”
还记得那个广西高考“状元”杨晨煜吗?
杨晨煜,他以语文140分,数学150分,英语150分,理综290分,裸分730分获得了总分第一,创下了广西自恢复高考以来,理科总分最高分的历史记录。
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?这离不开他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引导。
杨晨煜的妈妈在谈及“如何养成学霸”时,就反复强调了一点:“作为家长一定要自律,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。”
有位老师曾对他的学生们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你们能上了清华,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你们有优秀的父母。”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,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,步步紧跟;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,勉强应付;三分之一的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。
有时候,你以为名校挑的是孩子,其实,它从根本上挑的却是父母。
因为,你现在的样子,很可能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。
真正的教育,就是拼爹妈。
再好的学校,再好的老师,都无法替代家长的教育地位。
正如特级教师李镇西所说:“学校教育非常重要,但无论多么重要,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。”
孩子的优秀出众和出类拔萃,从来都不是半路捡来的。
每一位学霸的背后,都站着一群优秀而凌厉的家长。
无论何时,请家长好好陪伴孩子,给予孩子最优质的教育。
02
关于习惯:
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
如果说智商很大程度上和基因有关,那么,很多好习惯却是后天可以养成的。
学霸,表面看起来是成绩好、能力强。
而这个“强”的背后,是由很多小细节、小事件支撑起来的。
每一节课都专心听讲,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到积极思考,每一次作业都完成得尽善尽美,课堂笔记毫不含糊,连草稿纸都工工整整……
总的来说,就是习惯养成了。
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,一个人的日常活动,90%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。
习惯动作是潜意识,无需大脑思考,无需用意志去控制。不良习惯,对于人一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。
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:“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。”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。在中小学时期,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。
03
关于手机手机是毁掉孩子成绩的最快方式
一位带班多年的班主任通过分析班级期末成绩单,发现一个现象:
手机使用的频度和期末成绩成反比,也就是说平时使用手机多的,或多或少会对成绩有影响。目前成绩退步严重,名次靠后的学生中,几乎都有手机,大部分孩子都会用手机玩游戏,其中一个男生已经有比较严重的依赖。
手机带来的满足感太容易获得,而一旦你习惯了这种“唾手可得”的满足感,就不愿再去做那些“高投入”的事情了。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状态下完成作业、思考问题。
在回答“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?”这个问题时,巴菲特说,我的答案是专注,而且比尔盖茨的答案和我一样。对一个学生来说,能不能培养出高考所需的能力,关键在专注力的强弱,而非低层次的时间投入。
爱玩手机的孩子,往往是一下课,一放学之后,两只眼睛就一直盯着手机。
当要上课时,根本就没有办法进入学习状态,有时会直接在上课间偷偷的玩。
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很难专注于学习,很多时候懒得思考,这样就会导致很难考出好成绩。
有这样一句话:“要想毁掉一个孩子,就给他一部手机!”如果你爱你的孩子,就请尽量少让他们接触手机。
让孩子放下手机,从家长做起,家长要做一个好榜样。在家里,尽量少用手机,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,或是和孩子一起,捧着书本学习。
04
关于劳逸结合: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
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,家长应该保证孩子合理饮食,不要暴饮暴食,多喝水、多吃水果。
有的孩子在复习考试的时候总是喜欢学到很晚,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,但是熬夜通常会让第二天白天的学习没有动力。上课的时候容易打瞌睡,注意力不集中,打瞌睡等。
为了晚上多学习两个小时,造成第二天上午学习的时候没有精神,可谓是得不偿失。不管考试压力有多大,一定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。
如果想要让孩子复习得更充分,家长不妨从如何提高孩子效率入手。
比如:家长可以咨询一下老师意见,看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最多可以复习多少内容,然后按这个标准,规定孩子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内容。
只有效率提高了,孩子才能休息好、复习好。
俗话说得好:“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”该休息就休息,该玩耍就玩耍,不打疲劳战。一张一弛,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,向效率要成绩。
05
关于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,谁不善阅读,他就不善于思考,而一个不阅读的孩子,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。”
可是有些家长会问:“花了那么多时间读书,孩子不用做题了吗?成绩怎么办?”
正是因为耽误孩子学习这个想法,所以很多家长并不鼓励孩子多阅读,特别是进行课外阅读。
但是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,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更加没有保证。
曾有一项研究调查显示,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和家庭藏书量挂钩的。
家庭藏书量20本以上和200本以上的,孩子的平均成绩相差了30多分;家庭藏书量越多,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。
在阅读的过程中,孩子不仅仅是在读、在看,他们也是在动脑,在发展自己的思维。
事实上,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、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。日积月累的阅读,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,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。
孩子读书越多,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,也许某一天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。
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,以及未来拥有更大的成长力量,请家长一定要重视阅读,引导孩子进行阅读。
所以,让孩子坚持阅读,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。
06
再懂事的孩子也讨厌父母说的这5句话
《小王子》说道:“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,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情跌入谷底,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。”
在孩子眼中,父母说的话,一个眼神,甚至一个表情都会牵动着孩子脆弱的神经。
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,孩子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了。不仅是孩子,家长心里也是着急得不行。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,都希望孩子好,但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施加了无数不良的心理暗示。所以,这五句话千万不要说。
第一句话:“你怎么这么笨啊”
第二句话:“不好好学习,要你何用”
第三句话:“这次好好考,一定要超过你同学”
第四句话:“平时就知道玩,到考试前急有什么用”
第五句话:“你就好好复习吧,其他事不用你管”
如果这段时期,孩子在学习方面稍微有点问题,家长千万要沉住气,这些话,千万不要说出口。一旦说出口,就会像锋利的刀划伤孩子,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
希望家长们可以记住,一时的成绩和排名固然重要,但却不是最重要的。我们要让孩子明白,一时的输赢并不足以决定整个人生,但是勤于反思、勇于改正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却是成功人生的基石。
孩子的成长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,现在的成长是为了更好的以后。
07
关于协调合作家长和老师要肩并肩
有句话说得好:家长和老师配合得越好,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成功。
家长与老师的协调合作,就是教育孩子最强大的合力。
家长信任老师,支持与配合老师,孩子才会更加信服老师。
老师靠近家长,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,孩子才会更加努力。
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,一定要互相理解、互相支持。
只有心往一处想、智往一处谋、劲往一处使,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并肩“作战”,不是一加一等于二,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,给孩子十倍、百倍的力量,帮助他成长。
只有家长配合老师,老师支持孩子,教育才会成功。
在教育孩子的路上,特别是在期末考前这段特殊时期,请家长配合老师做好以下这几件事:每天检查孩子作业;经常翻开孩子的课本,通过笔记等了解孩子的听课情况;注意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,保持沟通,为孩子共同出力。
(图文来自网络,侵权删)